農委會表示,走私及黑心食品新聞報導,引起廣大消費者對農產品衛生安全的疑慮與心理恐慌,生產者往往耗費耗力自清也難以取得信消費者信任。為了有效改善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不信任關係,農委會自 93年即開始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示範計畫,透過產銷履歷管理資訊系統,將農產品在生產、加工或銷售點等資訊能夠完整記錄和保存,能隨時透過農產品包裝上的生產履歷追溯碼,瞭解該產品生產者、產地、田間施肥用藥及大家最關心的農藥檢驗是否合格等資訊。建立農產品的可追溯制度,是藉由生產資訊的透明化,讓消費者吃得更安心,也提升了台灣農產品在外銷市場的競爭力。
今年生產履歷計畫目標,是繼斗南農會的紅蘿蔔、馬鈴薯及花蓮富里的銀川米成功導入生產履歷資訊化後,讓更多的農產品加入產銷履歷資訊公開的行列。同時,希望能藉由流通業販售這些具有生產履歷的農產品,並在超級市場設置「農產品產銷履歷資訊查詢精靈」,讓消費者可在賣場自行掃瞄履歷條碼,透過網際網路立即取得履歷資訊。今年共有 38處生產單位所生產之蔬菜、水果、米與茶葉等31種農產品參加生產履歷管理資訊系統之應用,而這些產品於11月起,陸續在台北101 Jason超市、美麗華頂好超市、大葉高島屋Jason超市、台北市農會與新竹柑仔店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