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在零售與物流業者有應用的條碼,在日本已經成為行動商務與3G手機的最新應用技術。在日本,不論是在街頭的海報,或是路上的傳單,甚至捷運站和公車站牌上都有一個黑色密密麻麻的小方塊,只要有照相手機,對著小黑方塊拍照,任何資訊都能被立即辨識。

而這些小方塊就是目前在日本當紅的二維條碼-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快速回應碼)。

拿著照相手機對著條碼拍照一下,經過手機內軟體的辨識,很快地就轉成網址並連到該網站,從而獲得所需要的資訊。當然不見得一定是網址,小黑方塊所代表的也可能是名片上的個人基本資料或產品介紹

一維條碼功能



條碼在我們的生活裡相當普及,像是便利商店裡販售的商品都會有一個代表的條碼,而每一本書也都會有一組獨一無二的國際標準書號條碼。這些黑白相間的條碼,稱為一維條碼(barcode)。
一維條碼僅具有X軸,所能儲存的資料量不大,約可儲存十五個數字或文字。為了能儲存更多資訊,因而出現了二維條碼。一維條碼利用線條的粗細來代表對應的數字資料,二維條碼則是上下左右的線條和方點都代表著資料,具有X軸及Y軸,不僅可包含英文字母、數字、中文字,甚至圖像也可以轉譯在裡面。而紙張也不限定在白紙,還有它的容錯力更高,即使不小心撕破一角,也可以辨識出其中意義。而且辨識軟體有校正功能,可以三百六十度自由讀取,所以即便手機拿歪了或是拍得不好,也可辨識出來。

二維條碼的應用

日本3G手機強調可快速上網的3G,讓消費者任何時間、地點均可用手機上網,獲得想要的資訊。但實際上有多少人可忍受用小小的手機鍵盤來鍵入網址呢?有了二維條碼後,當消費者對某些資料有興趣時,只要用3G照相手機對著二維條碼拍照,就可以利用3G下載所需要的資訊。而有了簡易的上網模式後,消費者不再視手機上網為畏途,瀏覽資訊的動作頻繁,3G的網路流量增加許多。內容供應商因為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手機上網,從而增加了與消費者互動的機會,進而有了商機。此外,一旦生活周遭充斥著二維條碼,沒有照相功能手機的消費者便會加速換新手機的時間,而這樣正向的循環下去勢必會替行動商務孕育更大的商機。

日本岩手縣推出的叫車新服務,縣內一共有190個自動販賣機,販賣機上面都有計程車車行的二維條碼,像是殘障人士就可以透過二維條碼叫計程車,只需要以手機掃描自動販賣機上計程車行的二維條碼就可以連結車行網站,預約電話及各種資訊,而接到通知的車行便會立刻知道該客戶的位置是由那一個販賣機所發出並立即派車前往,同時也會用簡訊傳遞該車號給客人,有了這項貼心的設備,從此殘障人士不再需要麻煩他人幫忙叫計程車。還有像是傳統公車站牌,都有公車行經路線地圖,而有了二維條碼,乘客便可以以手機拍攝站牌上的二維條碼,便立刻在手機裡呈現公車路線及到站時間,著實帶給一般消費者、特別是不熟悉當地的外國旅客更便捷的服務。

二維條碼在日、韓等地的應用已有一段時間,範圍相當廣泛,像是產品簡介、電子商務、個人身分識別等皆有其應用項目,台灣的二維條碼起步時間雖然較日、韓等國家晚,不過也有好處,發展初期的技術與商務模式都已經有日、韓等廠商的經驗可依循,台灣廠商只需結合本土特色即可。目前台灣廠商在二維條碼的發展,以產品內容介紹與電子商務票券為主,第一步會將商務票券電子化,透過與手機內建的二維條碼辨識軟體與行動通訊功能,達到「行動商務票券」的目標,至於二維條碼的來源有兩種,一是海報或傳單等平面印刷品,二為KIOSK,兩者的運作流程一樣,均為使用者以手機影像感測器拍攝二維條碼,再按下行動密碼確認金額,即完成購票手續,使用者入場時,電子門會自動感應票券,讓持票者入場。

二維條碼與RFID的比較

大家近來一定對RFID不陌生吧?也有很多人會認為RFID和二維條碼不是功能差不多嗎?但事實上,RFID和二維條碼只有部份應用領域重疊。就像我們會使用RFID卡片於門禁考勤系統,但不會使用二維條碼;又例如晶片卡和RFID晶片加密性夠高,所以可以用於小額電子付費,例如中國信託與屈臣式或與好市多賣場的聯名卡等等。但如果是用一維或二維條碼的金融卡您安心嗎?因此,如何選用最適當的自動識別技術於每個應用環境和情境,才是產業所需要面臨的最大問題。

而在電子商務的應用方面,兩種技術使用的環境也完全不同;例如:隨著手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普及,以後手機就會是消費者的折價券,你可能會收到廠商寄給你的二維條碼優惠券並透過照相手機拍攝產生作用,而後商家讀取簡訊後進行折扣或優惠,但是廠商可沒有辦法傳RFID給你,因為RFID成本太高了,這就是很大的差別。目前RFID大部份運用在像是悠遊卡以及大賣場或工廠、交通運輸業及物流運籌業的倉儲及盤點。因此,能將各項技術整合起來成為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提供消費者一個簡單的操作模式和互動消費環境,才是電子商務的正確方向。
台灣二維條碼的未來

相較之下,二維條碼雖然發展時間較同質性的RFID晚,不過在有日、韓等國應用案例可循且技術均已克服的雙重優勢下,二維條碼將因成本因素領先RFID,應用在台灣的電子商務,二○○六年年中開始,台灣的本土手機廠商如BENQ、OKWAP等,所生產預計60款的手機都將具有二維條碼辨識功能,再配合金揚資訊本身研發內建於KIOSK等IT週邊設備軟體,如此一來以手機作為行動票券的願景,今年年底即可實現。

為了加速台灣行動上網服務、應用、內容的開發與普及,工研院、資策會、遠傳、台灣大哥大、中華電信等電信系統業者、手機業者、內容供應商等四十多家相關廠商組成了行動上網聯盟(Open Mobile Internet Alliance, OMIA)。希望能訂出全台灣共同標準的二維條碼與建立一個共通平台,讓台灣的行動上網商業模式更趨完善。行動二維條碼的應用,讓電信業者、手機製造商、內容供應商和消費者都受惠。對電信系統業者而言,增加了手機網路的流量;對手機業者而言,引發了換機潮;對內容供應商而言,讓手機成為接近消費者最方便的利器;對消費者而言,再也不需要辛苦地在手機鍵入文字。手機儼然成為二維條碼的解碼機(Barcode Readers),改變了行動產業,也徹底改變我們消費、購物、獲取資訊的方式,可說是一個「多贏」的行動商務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