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行動條碼(mobile barcode) 技術自90年代發明以來,由於其訊息容量較大、編碼範圍 較廣、具保密及防偽功能、條碼可靠性較高、資料偵錯能力強等特性,已在各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近年來,因行動條碼在使用上簡便、快速之特性,陸續有業者採用行動條碼進行行動商務相關應用。

 有鑒於行動條碼在行動商務應用上之潛力,行動上網聯盟 ( Open Mobile Internet Alliance, OMIA)商務安全組於94年05月召集相關業者進行討論,決議成立「行動條碼聯誼會」,制定共推標準規範,以加速行動條碼應用之普及。

「行動條碼應用共通標準規範」(以下簡稱本規範) 為行動上網聯盟(OMIA) 針對國內行動上網環境下使用行動條碼作為資料傳輸之標準規範,除針對應用範圍、行動條碼編解碼機制、行動裝置、應用系統、訊息編碼規範等建立產業共識,作為行動上網聯盟相關廠商導入行動條碼應用之準則外,並針對數位內容提供者 (Content Provider,CP)以及數位內容識別碼提出建議之編號機制,提供示範應用業者進行數位內容傳輸下載之參考。
應用範圍
行動條碼目前於行動商務之應用大致可分為四類,包括:
(1). 自動化文字輸入:
  以行動條碼儲存個人資訊,如地址、電話號碼、行事曆等,進行名片、行程資料等之 快速交換。
(2). 數位內容下載:
  以行動條碼儲存數位內容之基本資料、進行數位內容之下載。
(3). 網址快速連結:
  於使用手冊、產品規格、報章雜誌、廣告宣傳資料等資料附加行動條碼資料,以提供 使用者進行網址快速連結、電話快速撥號等。
(4). 身分鑑別及商務交易:
  於手機上顯示行動條碼資料,作為交易身分鑑別資料、或行動付款憑證,可用於如入 場券、販賣機、會員身份確認、行動付款等應用。

 

由於上列部份應用所牽涉到之應用場景及使用機制較為複雜,為簡化導入之複雜度, 本規範初期以上述之自動化文字輸入、網址快速連結為主要之應用範圍。

行動條碼編解碼機制
本共通標準規範以符合ISO/IEC18004:2000標準規範之QR CodeR 作為行動條碼編解碼機 制。
行動裝置需求
本規範所使用之行動裝置必須具備數位相機鏡頭,其鏡頭解析度最少為30萬畫素。
相關檔案下載
OMIA Mobile Bar Code Standard v3.2-英文版